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小编 97 0

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春秋时属越,称“甬东”。战国时楚灭越,遂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甬东为会稽郡鄮县东境地。隋开皇九年(589)废会稽郡,并鄞、鄮、余姚三县为句章县,甬东随鄮县并入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621)以句章、鄞、鄮地置鄞州,甬东归鄞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废翁山入鄞县。端拱二年(989) 置巡检司。熙宁六年(1073)七月,应原鄞县令王安石奏,析鄞县之富都、安期、蓬莱三乡,建县治,名昌国。

元至元十五年(1278),因“海道险要”和“户口倍万”,升县为州。

明洪武二年(1369),改昌国州为县。十二年(1379), 置昌国守御千户所。至十七年置昌国卫。二十年(1387)六月,废昌国县,置昌国乡。徙昌国卫于象山县南天门山。舟山置中中、中左两千户所,隶昌国卫,二十五年改隶定海卫。二十年六月废昌国县。此后,始称昌国为舟山。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颁“展海令”,开海禁,舟山开始展复,渔业农业渐兴。移定海镇总兵于舟山,建舟山镇。二十六年五月,康熙帝以“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诏改“舟山”为“定海山”,并题“定海山”匾额。二十七年(1688),建定海县(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定海陷落。二十一年(1841)二月,英军自定海撤退。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兵3000人重建定海防务。 四月,定海县升为直隶厅。

辛亥革命(1911)后,新置定海县治。

1949年7月,中共定海县委、定海县人民政府在宁波庄桥成立。1950年5月17日定海解放后,定海县人民政府迁至定海城关。1953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析定海县为定海、普陀、岱山3县,划入嵊泗县,设立舟山专区。1967年3月,舟山专区改称舟山地区。1978年9月,成立舟山地区行政公署。1987年1月,撤消舟山地区,建立舟山市,辖定海、普陀两区和岱山、嵊泗两县。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陪着孩子一起去旅行有什么好处?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陪着孩子一起去旅行,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去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旅行,接触不同的人,可以煅炼孩子的沟通能力。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习俗,旅行对孩子来说是身心愉悦的学习,所以,多带孩子出去旅行吧。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谢谢,我来回答“陪着孩子一起去旅行有什么好处?”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但是要回答优秀不容易。我的小孩从小跟我们一起在陕北的空军部队长大,每到星期天(那时周六不休息)我们都带她出营区去旅游,去公园,去爬山,去效游,去革命胜地。每到探家时期,还顺道到延安、西安、太原、洛阳、郑州、湖北这一路顺道参观、旅行。我们本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理念,想尽量多地带小孩看看世界,长长见识。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通过不知多少次的旅行,培养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小孩的性格变得开朗、热情、活泼、大方。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关键是增强了体质。

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增强了时间观念,学会了互相包容、助人为乐。还培养和提高了孩子的自理和自控能力。也为孩子今后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更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现在孩子的孩子都上学了,虽不是大富大贵,但经营生意还是得心应手的。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至所以这些与孩子从小旅行所获得的好处是分不开的。在此呼吁家长们再忙再累也要抽空陪孩子一起去旅行,旅行的好处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关注,多提意见!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没有什么认知和感受,何况旅途颠簸劳累,安全保障也是个问题,还不如在家里待着学习文化课来的实惠。

其实此言差矣,陪着孩子旅行对于孩子的成长益处多多,并且是能收获书本上根本达不到的境界和认知。

旅行能更好充实孩子对自身所处大自然的感性的认知

从幼儿到学生,孩子对自身所在的世界认知大多是通过书本和媒体来了解的,虽然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了印记,但毕竟不是眼见为实,直观的判断能力受到巨大的制约,感性认知凭空想象而来,通过有目的的旅行,可以让增强孩子的感性判断,从而印证自己对自然的预判准确性,完善认知世界的能力。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旅行能增强孩子的家国情怀,培育积极向上的学习动能

通过旅行,孩子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认知到祖国的壮美辽阔和悠久历史,特别是在一些红色景区,孩子们能感受到无数先烈的无私无畏精神,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再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幼小的心灵一定能植入爱国主义情愫,对于年龄稍长的孩子,此更能激发其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深厚动力。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旅行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培育自我生存能力

现在我国的每个家庭,孩子少了,几个孩子围着孩子转,还有很多老人,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但我们在旅行途中,有许多适合孩子的游玩项目,通过一系列科目的完成,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勇气,为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旅行能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培育良好的家庭氛围

平时,家长们多为工作生机而忙忙碌碌,对孩子的关注和培养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造成了一部分的孤僻性格,如果在旅途中和孩子一起同甘共苦,身体力行,能充分使孩子感受到母爱的神圣和父爱的伟大,培育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总之,和孩子一起旅行,更多的是给予孩子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只是这种学习不是在课堂里而已,相较于课堂上的学习,旅行学习的重要性或许更能彰显出来,当然,无论与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出行,家长就是孩子的老师,需要在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引导孩子的认知,弘扬正能量,培育健康的心态,这是家长的责任所在。带上孩子,带上父母,一起出发吧!

郑成功为什么不护永历皇帝去台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原因如下:

第一,郑成功是隆武皇帝的部下,而不是永历皇帝。

隆武皇帝朱聿键是朱元璋九世孙,正儿八经的龙子龙孙。

朱聿键坚决的反清派,崇祯皇帝自杀后,南京拥从洛阳逃出的福王子朱由崧为帝。

囚在凤阳的朱聿键也被释,并封为南阳王。

第二年,清军南下攻破南京,弘光朝覆灭。

朱由崧被押往北京处死,时年四十岁。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这种情况下,朱聿键躲避战乱逃到浙江。当时天下不可一日无君,随后朱聿键被推举为隆武皇帝,在福建建立了流亡政权。

而隆武皇帝主要的军事力量,就是郑成功老爸郑芝龙。

郑家也是为隆武皇帝效忠的。

后郑芝龙投靠满清,郑成功同父亲决裂。只是隆武帝被清军追杀,最后协同皇后自杀而死。

郑成功当时也没什么实力,好不容易在厦门收拢了数千兵马,仍然拥戴隆武皇帝,而不是广东的永历皇帝。1646年隆武皇帝死时,永历皇帝也逃往广西,距离福建很远,同郑成功不再有直接的联系。

此时,郑成功想要帮助永历帝,也是做不到的。

其实,郑成功在那几年根本自身难保,直到3年后的1649年菜有些实力,可以根据福建一角而已。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第二,地理上无法办到。

稍微有智商的人,都应该知道永历帝是在云南,郑成功是在台湾。

古代没有飞机,云南到台湾相隔多省,都是满清控制,更别说还要乘坐大船渡过大洋。

永历帝如果冒险去台湾,绝对在半路上被擒获。

退一步说,就算永历皇帝顺利到达海边,坐船到台湾在古代也是相当危险的,很容易死于海中。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其实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能看出南明失败的一些原因。

那么,为什么郑成功不护永历去台湾?

首先,郑成功拥护的是隆武政权,在隆武皇帝败亡后,郑成功在东南举义抗清,对永历皇帝采用的策略是奉朔不奉召。

也就是说,他在名义上承认永历天子的正统地位,但实际上却并不奉永历朝廷的号令。这从1653-1654年永历政权两次广东之役中有着充分体现。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当时,李定国挟“两蹶名王”之威,南下广东寻求与郑成功会师。这样既可避免同日渐跋扈的孙可望同室操戈,又可以广东为基地,进而夺取江南各省,不得不说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一次谋划。李定国深知此战事关大局,非常重视,多次派使者与郑成功联络。然而,郑成功对此的态度却颇值得玩味,他既不反对,也不明确回复,只是一味的迁延应付,静观其变。在这样的情形下,李定国只能孤注一掷,先攻肇庆,再攻新会,可惜都功亏一篑。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李定国鉴于肇庆之役的失败,在新会战役之前曾亲书信笺,向郑成功说明此战的重要性,并一再说明会师的时期地点,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 圣跸艰危,不可言喻。敕中怆怛之语,不谷读之痛心。五月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

从史料可知,这时候孙可望已有不臣之心,正暗中策划在昆明登基,被其严密控制在安龙的永历帝处境已非常危险。因此李定国在信中说“圣跸艰危”,迫切的希望能和郑成功合兵一处,收复广东,以迎驾救主,作为永历帝驻跸之所。就是在这样危急重要的局势下,郑成功仍然不为所动,自行其事,未曾出兵接应。南明政权中兴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好一次机会就这样逝去了。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诚然,我们不能把两次广东之役的失败全然归罪于郑成功,我也不想武断地将“割据自雄”“拥兵自重”等语加在这位民族英雄身上。但是,郑成功对待永历政权的态度冷淡、离心离德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护永历帝到台湾。

其次,以孙可望和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余部在云贵两省有着坚固的根据地,麾下有着实力不俗的精兵强将,他们成为了永历政权赖以抗清的主要支柱。

张献忠在四川身死后,大西军余部南下云贵,将这里建设成了坚固的大本营,并团结西南各少数民族,练出了一支精兵。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统帅决定联明抗清后,颠沛流离的永历君臣总算有了栖身之所,因此,在永历帝心中,真正值得依靠、愿意依靠的始终是以孙可望、李定国为首的大西军余部(按:准确说,是以大西军余部为首,联合了各族人民的南明新军)。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1653-1654年,孙可望野心逐渐膨胀,起了取永历而代之的想法,永历帝处境极为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李定国身上,和心腹谋划,密诏李定国入卫救驾。可见,永历帝自始至终信赖的,都是李定国,而非郑成功,这反过来也说明了他不可能随郑成功远赴台湾。

浙江舟山万人大撤离浙江舟山发生重大刑事案件_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孙可望降清后,局势更为艰危,清军分三路进攻西南,永历帝在李定国的护卫下一路播迁,向西撤退,最终流亡缅甸。距郑成功大军越来越远,就更不可能有东去台湾的机会了。

结语

通过以上两点回答,我们可以发现,南明抗清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领导核心。各个抗清阵营互不统属,各有私心,抗清力量就在这种无休止的猜忌、倾轧、甚至是内斗中消耗殆尽,最终走向败亡。这个历史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值得后人不断反思。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主要原因有两条,下面我给大致介绍一下。

第一、时间和空间不允许。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在公元1662年2月1日。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前9日,也就是公元1662年1月22日,永历帝已被缅甸当局交押给清将吴三桂。即使时间允许,空间上也不可能实现。因为郑成功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东南沿海,而永历帝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云贵地区。处于东南沿海与云贵地区之间的广东、江西、广西、湖广,包括云贵北部的四川,都已沦陷于清军之手。郑成功纵是有通天之才,也万难突破重重险阻,将永历帝解救出来。

第二、郑成功并非真心拥戴永历帝。关于郑成功的忠诚问题,不少史料把郑成功说成是明朝的纯臣,实际上是非常肤浅的。从永历帝登基之始,郑成功只是遥奉,而不实从。他的一贯思想是“东南之事我为政”,只想借助永历帝的招牌为自己积蓄力量,同时利用永历朝廷牵制清军的一部分主力,这样他就可以永远过着天高皇帝远的日子。郑成功在世时,总兵以下皆自行委任,根本不向永历帝请旨。公、侯、伯及提督等高级官爵,郑成功也是“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走走形式而已。指望这样一个割据军阀去解救永历帝,几乎是痴人说梦。永历帝被清军杀害后,寓居在郑成功门下的鲁王朱以海,受到明朝遗臣的拥戴,希望他继承帝位。然而,郑成功却毫不热心。因为他不希望受到朱以海的掣肘。不久,郑成功去世,郑经袭职,朱以海的日子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被郑经停发了“宗禄”,连起码的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证。在郑成功去世五个月后,朱以海就忧愤成疾,英年早逝,时年四十五岁。

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是卓越的,是值得肯定的。尤其他力排众议,收复台湾,使华夏儿女重归一土,居功甚伟。但历史的局限性注定了郑成功不可能主动放下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而转手奉于南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