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赛维帝国今何在?赛维光伏硅失信 另一板块正谋上市

昔日光伏帝国赛维旗下的企业正走向不同结局。
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该公司原为赛维系企业之一,经历破产重整后在2016年由注册于韩国的光伏公司SNMATERIALS CO.,LTD接手。
另两家赛维系公司当年重整由民企赣商科技集团旗下禾禾能源接手,甘胜泉成为实际控制人。甘胜泉曾在2018年表示赛维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IPO。近期,甘胜泉展开资本动作,个人名下企业入主海源复材,拟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7月9日,记者拨打赛维光伏硅工商资料中登记的电话,语音提示称该号码已停机。记者随后向公司邮箱发去采访邮件,暂未收到回复。7月10日,记者向赛维光伏硅第二大股东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发去采访邮件,暂未收到回复。
赛维光伏硅失信
全国法院执行信息网显示,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赛维光伏硅”)被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依据文号(2019)赣05民初350号,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被申请人应向申请人归还货款和相应费用共计372193.80元”,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失信被执行人行为具体情形为“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最高法执行信息公开网6月19日发布的另一条失信信息显示,赛维光伏硅被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依据文号(2019)赣05民初299号,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被申请人应向申请人归还维修服务费共计89966元”,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失信被执行人行为具体情形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赛维光伏硅还曾在2014年和2015年被潜江市人民法院、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三则失信信息至今仍未撤下。
赛维光伏硅的部分资产此前遭到法院冻结。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4月作出的(2020)赣05执65号执行裁定书显示,查封、冻结、划拨被执行人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人民币141555.43元。
7月9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联系了该案的申请执行人大航有能电器有限公司,接电员工表示无法为记者转接相关部门。记者随后向该公司官网登载邮箱发去采访邮件,暂未获得回复。
中国化学在2019年半年报中对赛维光伏硅的4520万元应收账款按80%的比例计提了坏账准备,计提理由为“预计无法全额收回”,该计提事项亦出现在中国化学2018年年报中。
重整后的不同命运
赛维光伏硅原为赛维旗下公司。作为昔日光伏巨头,赛维于2007年6月1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并于2008年跨入中国企业500强。2013年,集团销售额逾300亿。但由于自身扩张过快,赛维帝国轰然倒下。
2015年下半年起,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陆续裁定赛维旗下四家公司破产重整。赛维光伏硅的破产重整计划于2016年10月获批,注册于韩国的光伏行业公司SNMATERIALS CO.,LTD(下称“SNM”)成为赛维光伏硅重整后的实际经营管理人和控制人,持股比例70%。
当时的重整计划显示,赛维光伏硅重整后工作重心是通过技改、扩产的实施,实现公司持续盈利,同时计划在重整后3年内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达到以债转股方式清偿的债权人利益最大化。
工商信息显示,赛维光伏硅目前第一大股东为持股70%的SNMATERIALS CO.,LTD,第二大股东为持股10.202%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除赛维光伏硅外,2018年1月,新余中院批准了另外两家赛维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新余)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另一家江西赛维LDK太阳能多晶硅有限公司因严重资不抵债被法院裁定破产。
据悉,接盘赛维、对其实施重整的有两家企业,分别为禾禾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简称“禾禾能源”)及芜湖华融新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据了解,两接盘企业将支付对价17.95亿元收购赛维两公司100%股权,并按此对价清偿赛维两公司的债务。
其中,禾禾能源则系赣商科技集团旗下,后者主要股东为甘胜泉。
目前在股权结构上,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新余)有限公司为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由禾禾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持股67.688%,江西兴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9.366%,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持股8.692%,其他股东包括中鑫博达(芜湖)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余市聚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余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余市分行等。
甘胜泉入主海源复材
2018年1月,赣商科技集团董事长甘胜泉独家回应新京报记者称,赛维将来会是以自己的核心技术及装备来改变市场结构,不会再以体量去做市场竞争,“赛维会上马成套成系统的核心装备及以具有竞争的新一代产品来稳步发展。
2018年8月,有媒体报道,赛维集团已完成重整,正在进行新一轮股权融资,拟募资5亿元人民币,用于投资布局铸锭单晶及HIT电池领域,计划未来三年内实现IPO。
赛维官网今年3月消息显示,今年赛维将从改造技术设备、增加先进产能、建设光伏电站特别是落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的新能源合作项目、盘活闲置资产、争取登陆资本市场、打造精良的员工队伍等方面,起航出征,赢战2020。
近期,甘胜泉入主了上市公司海源复材。
3月3日,海源复材(现股票简称“*ST海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福建海诚投资有限公司、股东李明阳及海源实业有限公司(合称“转让方”)与江西嘉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江西嘉维”)签署了《关于福建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框架协议》,转让方拟将所持海源复材5720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2%)转让给江西嘉维。此次转让顺利完成后,海源复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江西嘉维。
据海源复材披露,江西嘉维成立于2019年6月,尚未开展业务;甘胜泉持有江西嘉维99%股权,为实际控制人。
江西嘉维称,其拟获得海源复材控制权系基于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心,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和未来持续稳定增长的信心。
就此次股权转让的进展,海源复材于4月27日公告称,海诚投资、李明阳、海源实业有限公司确认此次股份的转让主体为:福建海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海诚投资”)及其指定方上银瑞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代上银瑞金-慧富15号资产管理计划,简称“上银瑞金”)。
海诚投资与上银瑞金先后于4月27日、4月29日与江西嘉维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每股转让价格为9.62元,交易对价合计5.5亿元。
海源复材目前业绩不佳。
2019年年报显示,海源复材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下降9.53%;归母净利润为-5.35亿元,亏损较上年进一步扩大。截至2019年年末,海源复材资产总计14.67亿元,较2018年年末减少23.7%;负债合计6.43亿元,较2018年年末增长逾20%。
今年一季度,海源复材实现营收5634.43万元,同比下滑37.14%;归母净利润为2878.63万元,扭亏为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赵毅波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危卓
监管层13个犀利追问直指定增疑云 海源复材“强打补丁”仍难自圆其说
证监会对海源复材定增项目审核反馈意见所列部分问题
国电投研究院是否符合战略投资者要求
定增募投项目经济效益如何
公司及其控制子公司与江西赛维LDK、新余赛维LDK是否存在同业竞争
说明突击卖房保壳细节
是否就存在的全部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等事项充分计提预计负债,相关风险提示是否充分
海源复材的锁价定增项目疑云重重。11月17日晚,证监会对该项目的审核反馈意见及公司的回复正式披露。在此之前的11月15日,上海证券报刊发了《神秘赣商资本游戏“玩转”海源复材》的深度调查报道,报道涉及的诸多问题,在证监会的13个反馈意见中几乎都问了个遍。
纵观这份长达96页的反馈意见及回复公告,从疑虑战投资格到质问是否存在同业竞争,从追问突击卖房保壳细节到质疑募投项目经济效益,一系列的问询内容,层层深入,专业细致。尽管回复内容洋洋洒洒,但几个核心问题的回复却欲盖弥彰,其中的公告内外互相矛盾的表述,反而让外界再生疑虑:这一连串的资本运作,真有这么精巧,这么美好?这么确定?
强贴的战略投资者“标签”?
11月17日晚,海源复材在披露反馈意见回复的同时,亦发布了一则“关于与战略投资者签署附条件生效的战略合作协议的补充协议”的公告。
双方合作为何要“打补丁”?显然,该则公告的目的,是为此次锁价定增的战略投资者身份“化妆”,以期监管部门放行。
在证监会的反馈意见中,“国电投研究院是否符合战略投资者要求”是一大焦点。
11月15日,上海证券报刊发的《神秘赣商资本游戏“玩转”海源复材》一文中,便对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国电投研究院”)的战投资格及动机进行了质疑。
一方面,在行业背景上,海源复材的主营业务为机械和复合材料业务,占比接近九成,而去年新增的光伏业务占比仅12%左右。国电投研究院定位于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创业与产业孵化平台、科技创新战略与管理支持平台,科研领域涉及核能、火电、太阳能及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先导性技术、交叉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战略与技术经济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
严格意义上说,国电投研究院是否“具有同行业或相关行业较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存有疑问。
另一方面,在“愿意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较大比例股份”问题上,国电投研究院的承诺锁定期仅有18个月,与A股其他参与锁价定增的战投自愿锁定36个月,显得“与众不同”。
承诺锁定18个月、低于5%的持股比例(未触及举牌线),也让国电投研究院的“战投”成色显得不足。
或是为弥补这样的不足,海源复材在“补丁”协议中给国电投研究院极力增加“加分项”。
比如,国电投研究院将对公司在铜栅线异质结电池与组件技术等进行充分的赋能,授权公司为基于铸锭单晶硅片的异质结电池组件技术的独家合作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承诺在协议签署后的3年内,自身在综合智慧能源、光伏电站项目中优先应用,并协调国电投集团关联企业,合计向上市公司采购不低于700MW的光伏组件产品等。
但如此回复,也引来了市场专业人士新的质疑。
“央企的先进技术,为何要独家授权给一家没有太多产业经验的民营企业?并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要自己以及国电投集团等企业去采购?这种自己既出技术、又出市场,只是让一家并不出众的企业来生产制造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常规逻辑。”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只有一个逻辑能支撑,那就是背后有巨大的利益。”
截至11月18日,海源复材最新股价为29.94元,较此次锁价定增的5.66元/股,溢价近430%。倘若定增顺利成行,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低价获得股权的国电投研究院,无疑将赚得盆满钵满。
另有法律方面的人士对记者分析称:“战略合作协议或者框架协议,对双方一般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因而协议目标的实现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该类协议区别于合同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法律关系看,战略合作协议往往较为简单,只是公司与交易对方达成初步意向,具体的权利义务、分配方案、退出机制,乃至违约责任等关键事项都尚未明确。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一般比较笼统含糊,不仅附带了巨大想象空间,但因其大多在公告中声明不具约束力,未来又可为彼此提供了极好的免责事由。
给谁的“较高经济效益”?
海源复材在公告中还表示,按照与国电投研究院签订的补充协议相关采购规模测算,预计每年将给上市公司带来3亿多元的销售收入,公司销售业绩将大幅提升。
此前在海源复材的定增方案中,海源复材也将此次募投项目认定为“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根据公司定增方案,此次募投项目投产后,达产年实现年均增量收入为14.40亿元,年均新增税后净利润4597万元,净利润率为3.19%。
然而,海源复材的最新回复中,则给出了另一番“残酷的事实”。
一方面,公司3GW高效组件生产线新建项目,项目一期375MW生产线2020年12月试生产,属于实验线,2021年1月至9月的产能利用率为31%,产能利用率低,分摊折旧等固定成本高。
另一方面,2021年国内硅料出现阶段性短缺,叠加全球装机预期高涨、国内能源双控,诸多因素导致硅料价格大幅上涨。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下游硅片、电池价格不断上涨,压缩组件产品利润空间,导致公司今年光伏业务毛利率低下,2021年前9个月为-9.4%。
本来就是薄利项目,又遭遇成本价格居高不下,2021年硅料价格的上涨对组件利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行业内的组件环节已经出现整体性负利润。
在此背景之下,海源复材此次募投项目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吗?在行业面临充分激烈竞争和上游成本的挤压之下,海源复材此次募投项目又是否符合再融资新规要求呢?
海源复材在回复中声称:“整体组件环节负利润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影响硅料的供应量的提升、短期扰动因素的消除,组件环节的利润将回归到正常水平,因而本次募投项目的效益测算具有谨慎性和合理性。”
同业竞争“不存在”?
在证监会反馈意见中,是否存在同业竞争,也是焦点问题之一。
海源复材表示,公司及其控制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及实际开展的业务,均与江西赛维LDK、新余赛维LDK没有重合。公司及其控制子公司、江西赛维LDK、新余赛维LDK营业范围虽然均为光伏产品,但业务侧重点不一样,不存在同业竞争。
其中,公司及其控制子公司主要经营光伏组件,江西赛维LDK为硅片生产,新余赛维LDK主营太阳能电池等。
那么,情况是否真如海源复材回复所言呢?
记者登录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在“产品中心”一栏,“组件”与硅锭、硅块、硅片、电池一道并列其中。具体到组件的产品,官网列出了9项组件系列的产品,包括M2常规组件系列、G1常规组件系列等。
与此同时,产品中心还分别给各个组件系列配备了产品规格书、质保手册、安装使用手册、产品手册等资料。
作为江西赛维LDK重要子公司之一,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南昌)有限公司的官网首页,一幅大图展示了“赛维LDK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光伏组件产品和服务”的字样。
点击进入产品展示栏目,显示有E系列和S系列的光伏组件产品,其中分别展有多款不同的光伏组件样图。
此外,记者查阅部分专业批发采购网站,亦显示有赛维LDK的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信息。
前次定增终成“画饼”
在谋划此番定增之前,海源机械(现名“海源复材”)曾于5年前成功实施过一次定增。但结果是“一地鸡毛”,也让公司原实控人陷入危机,并为后续的“易主”埋下了伏笔。
时间拨回至2015年4月,海源复材公告,公司拟以10.06元/股增发不超过6000万股,募资约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线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2016年5月,该次定增完成,募集资金到账,当年公司累计投入到募投项目的资金达2.52亿元。
在此次定增方案的可行性报告中,海源复材给上述两个主要项目展现出了乐观的预期。
在“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线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公司称项目达产后,年产10条碳纤维汽车部件装备生产线,年均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净利润11881.9万元,销售净利润率23.76%,投资回收期5.17年。
再看“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示范项目”,该项目建设期1年。项目达产后,年产15万件碳纤维车身部件,年均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净利润7709.26万元,净利润率22.03%,投资回收期4.37年。
2018年,上述募集资金已全部投入完毕,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近6亿元的募投资金,几乎全部打了水漂。
在2018年年报中,海源复材披露,“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线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产品为高端碳纤维制品生产线,该生产线是国内唯一的国产化设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国际上也仅有2至3家企业能够提供。为保证子公司海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示范项目”的先发优势,及防止相关技术外泄,公司目前暂不对外销售,导致该项目未能达到预计收益。
“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示范项目”的相关产品碳纤维车身部件市场推广未达预期,致使该项目已有的产能未能充分发挥,导致该项目未能达到预计收益。
而海源复材在此后的财报中,未披露过上述募投项目的收益情况。但财务数据显示,近年来,公司仅在去年营收勉强达到3亿元,募投项目似乎没有起到贡献,公司盈利情况更是每况愈下,扣非净利润连续8年为负。
而前次定增的可行性分析,虽给出了乐观预期,终究是“画饼充饥”,成为了“镜花水月”。
有了前次定增投资的失败经历,海源复材如今在最新定增方案中的相关乐观表述,是否还能让监管层信服?更要关注的是,本次定增的核心目的究竟是为了看似前景广阔的产业投资,还是为了满足相关方低价入股、谋取暴利的资本欲望?
退一步而言,即便本次定增顺利成行,即便国电投研究院在未来3年内将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为海源复材赋能,但在未充分经历市场化竞争的背景下,海源复材由此取得的经营业绩是否有“含金量”?而一旦双方结束战略合作,海源复材会否被打回原形?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问答
赛维集团股票代码是什么?-股票知识问答-我爱卡
[回答]赛维集团股票代码为赛为智能300044。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工厂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经...
赛维集团的经营分析?
江西赛维LDK(LDK-US)2007年第4季受惠于洁净能源的需求增加,净利较第3季成长18%至4920万美元或每单位ADR44美分,优于分析师预期的41美分。营收激增3倍至1.928...
赛维ldK怎么样?
赛维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它的发展是快速的,短短几年时间让他的创始人彭晓峰坐上了江西首富的宝座,前几年由于市场的需求,再加上政府和银行的大力支持,...
光伏十巨头有哪些?
十大光伏巨头:一、FirstSolar;二、无锡尚德;二、无锡尚德;四、赛维LDK;五、Q-Cells;六、阿特斯太阳能;七、韩华新能源;八、英利绿色能源;九...十大...
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
[回答]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51名(含24名留学生)。主要培养从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工程预算、工程营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检测、...主要培...
光伏辅料十大排名?
1、无锡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2、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3、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4、中电电气有限公司5、江西赛维LDK有限公司6、河北晶澳太阳能有限公...
ldk光伏板质量怎么样?
赛维是一线品牌质量很好。赛维LDK是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其融资额高达4.69亿美元,成为继尚德之后的中国太...
江西赛维怎么了-盖德问答-化工人互助问答社区
终于快有龙头倒下了......惆怅啊......长期收购多晶硅厂里的废硅粉!张13523724575没法啊,价格持续下降,总的有些多晶硅厂(特备是根基不稳的)要被...
ltd和ldk怎么区分?
国内多用“Co.,Ltd.”,国际上的标准简写则是“Lt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ldk特指赛维集团...
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哪家强?-一起装修网
[回答]1、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比较强的有:1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2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3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4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