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沿途科技 「辉煌“十三五”」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

用户投稿 12 0

「辉煌“十三五”」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

质子和重离子放疗是目前国际公认最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一直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 “十三五”以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将聚变大科学工程项目中的相关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积极研制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超导质子癌症治疗系统——SC200超导质子治疗系统,近日,该系统全周旋转机架和锥形束CT图像引导系统已研制成功。 “整机研制成功后,将填补国内超导质子治疗系统的技术空白,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十三五”期间,我省着力推动创新链紧扣产业链,让更多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 “十三五”以来,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增长,4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85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随着众多前沿成果的加速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助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上海沿途科技 「辉煌“十三五”」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

7月9日,安徽科大国盾量子技术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源自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一个新兴的量子产业集群正在安徽形成。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不断有新型科技产品从合肥市高新区走出。目前,合肥市高新区已培育出量子科技企业5家,关联企业20余家,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600多人,在国内名列前茅。

唯创新,不止步。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规划该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科研领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年多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在量子信息领域,实现了刷新世界纪录的18个量子比特纠缠;在能源领域,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成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在健康领域,首次实现让动物“肉眼可见红外线”的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技术;在环境领域,成功研制搭载在高分5号卫星上的大气环境观测三大核心载荷。 2018年成功举办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2019年成功举办安徽创新馆开馆暨安徽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会,江淮知识产权对接交易平台正式上线,152项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签约,签约项目8成以上成功落地。全省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07家、新型研发机构45家。

9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荣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近年来,凯盛科技聚焦高端5.0中性硼硅玻璃包装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攻关,成功生产中国首片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是国内唯一采用国际先进“全氧燃烧”熔化技术和丹纳法成型工艺实现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量产的企业。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获得有效发明专利74812件,增长1.87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8件,增长2.7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增长1.37倍。 (记者 汪永安)

合肥大科学装置引领产业突破

  自2017年1月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来,合肥市高质量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注重念好“统、新、全、融”四字要诀,注重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练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内外功夫,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勇担使命“最美科研圣地”冉冉升起

  12月10日,在合肥西北郊的三十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犹如一颗闪亮的“创新之星”,将在这里冉冉升起。以后,这里将建设六大功能片区,打造“最美科研圣地”。

  走进6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厂房,名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的配套设施——“真空室”已经入驻,未来,厂房将陆续入驻一批大科学装置,用于聚变反应堆的工程技术研究。

  “如果说科学岛上被称为‘人造小太阳’的EAST是用于实验物理研究,那么这里的CRAFT相当于一个 ‘升级版’,用于工程技术研究。而聚变反应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商业化应用,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重大专项办副主任韩效锋告诉记者。他表示,目前,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已竣工,正逐步交付使用。

  2017年1月,合肥继上海之后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承担“国家使命”,合肥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设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

  全面保障要素支撑助项目提质增效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象征和重要基石,建设规模和耗资大,是诸多科技前沿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

  如何确保这么大规模和体量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首先,合肥市推动创新资源集中布局,规划建设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加快完善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城市服务等功能;围绕合肥高新区核心地段,提供720余亩成熟土地用于国家实验室建设,集中布局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中科院创新院、中科大先研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并聚集国盾量子等关联企业,打造全球“量子中心”。

  目前,合肥共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12个,已建、在建大科学装置7个,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创新建设机制,让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速提质。据合肥市发改委科学中心创新管理处处长张杰表示,建设中,探索项目审批模式,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首创主体工程与配套园区分开审批模式,地方政府先行对配套园区立项,再由国家发改委审批主体工程,项目开工时间较国家整体审批至少提前6个月。

  资金、人才、土地……要素全力供给、全方位保障。资金上,合肥市财政建立科学中心稳定支持机制,每年安排约30亿元预算支持科学中心重点项目建设;土地上,累计为量子创新院等国家战略重大项目提供建设用地约 2200亩,土地指标全部由市级解决;人才引进上,制定“创新创业8条”“人才新政10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9条”等具有针对性人才政策,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沿途下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无创、无痛,患者只需躺在床上,接受一种神奇射线的照射,即可精准“爆破”癌细胞,相比传统的放疗,副作用大大减小……如今,一种全新的质子治疗技术将在合肥开展应用。

  什么是质子治疗?质子治疗是放射线治疗的一种。质子进入人体后,在射程终点处形成一个尖锐的剂量峰,称为布拉格峰。通过对质子束流的精确控制,可将布拉格峰准确地对应在肿瘤病灶区域。也就是说,质子治疗可有效避免“误伤”正常细胞,具有精准打击癌细胞的特点。

  在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一套专业的放射治疗设备映入眼帘。 “患者就像做CT检查一样,接受质子治疗,时间不长、副作用小”。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华表示,我们研发的国产化的质子治疗设备,占地更小、成本更低。目前该治疗系统已“翻过技术的高山”,正在做性能检测,下一步将做临床调试。

  随着市场化的加速推进,未来,这项新技术将造福广大患者。 “合肥造”的质子治疗系统问世,要归功于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

  什么是“沿途下蛋”?简单说,就是一种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通过企业、资本、科技的融合,助力大科学装置诞生科技成果的“金蛋”,将其“孵化”,并走向市场。

  据介绍,合肥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共建“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依托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技术积累,由市、院、开发区三方共同成立中科离子装备公司,并引进成熟、先进的质子治疗系统作为验证,成功研制国产全球最紧凑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为促进成果加快转化,合肥市还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过程,与高校院所成立以企业形式为主创新联合体,成功实现了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衍生技术转化落地。(安徽日报记者 王弘毅)

相关问答

某校为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举办了动漫制作活动,小华设...

[最佳回答](1)可设甲乙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相遇时,它们运动了xs,依题意有(4+3)x=21,解得x=3.故它们运动了3s;(2)设甲乙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时,如图2所示,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