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番茄科技 基因组学引领番茄种业科技创新

用户投稿 15 0

基因组学引领番茄种业科技创新

近日,全国首届番茄大会在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成功举行。会议是第22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园艺学会、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国家农业基因组创新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番茄功能基因组研究与种业创新”为主题,围绕种质资源创新、功能基因挖掘、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抗逆和栽培技术研究、产业创新发展等议题,举办了6场大会报告、23场分会场报告以及200多个优质新品种观摩活动,共同研讨番茄科研、品种创新和产业发展大计。

番茄是全球第一大蔬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番茄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番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在打赢“种业翻身仗”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番茄科研和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番茄研究从“跟跑”成为“并跑”和“领跑”。我国科学家在完成了番茄变异组学研究之后,又连续在番茄果实品质形成和驯化改良的遗传机理方面获得重要发现。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表示,现阶段我国番茄产业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端番茄种子市场,部分被国外企业占据,要解决种源问题,实现番茄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将目前我国基因组学优势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增强我国蔬菜产业的竞争优势。记者了解到,针对国产番茄“风味不足”问题,基因组所重点攻关,利用多组学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相结合的聚合育种体系培育具有“儿时风味”的美味番茄品种,已推出的“深爱”系列番茄新品种,受到消费者欢迎。

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育种工作的发展。我国番茄科研工作者不断克隆和鉴定了抗性、品质性状调控基因,在越来越多的性状上,实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显著提升了我国番茄育种的整体水平。我国番茄育成的新品种在复合抗病性和品质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粉果品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品种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

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君明说,要想增强我国番茄产业的竞争优势,就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向绿色、优质、特色方向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通过开展联合攻关,更好地促使科研院所单位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出来,为企业服务,加强我国现代番茄种业的发展。

沈阳番茄科技 基因组学引领番茄种业科技创新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科研创新对寿光蔬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寿光市委常委曹建国希望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更多优秀的成果能落地寿光,为寿光番茄产业和全国蔬菜产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表示,我国番茄产业无论是遗传资源材料、育种技术、品种选育还是种子加工、绿色生产、规模化作业等与跨国公司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要打破育种产业“碎片化”,必须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通过联合,加快我国番茄品种换代升级,提升我国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大会名誉主席武维华院士在贺信中提出,要继续加强番茄基础研究、加强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取得更多成果,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让稳产增收有“技”可循——辽宁省沈阳市“科技助力春耕”见闻

来源:农民日报

大棚里的秧苗青翠欲滴,犹如一层绿色的地毯,随着播种切割一体机在地上来回走过,秧苗被切成一个个小格子。小格子与塑料秧盘大小相同,与插秧机放秧宽度匹配。进入5月,辽宁省沈阳市“科技助力春耕”系列活动——水稻无盘轻简育秧技术现场会在苏家屯区八一红菱街道张良堡村召开,现场演示无盘育秧技术。

“应用这项技术一是省了硬盘的钱,二是省了摆盘的人工成本,三是保温、保水、保肥的效果好,而且由于秧苗壮硕,在机插秧时不易漏插减少补苗。”在现场对工人进行培训的技术员盖镜宇告诉记者。

这些年塑料秧盘已成为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的标配,针对当前水稻育苗用工多、雇工难、塑料秧盘损耗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植物纤维麻育秧膜替代塑料秧盘,全程机械覆膜、铺土、播种、盖土在棚内作业完成,可降低水稻育秧的作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轻简、高效、生态”的综合目标。

这项技术可以节省大量人工,可以说是“以一顶十”,沈阳秋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宇表示明年要扩大这项技术的应用规模:“这项技术省工省时节省人力,以前机械化育秧流水线需要十七八个工人,应用新技术后两个人就可以操作,按一天一个人工费150元计算,仅人工费就能节省2000多元。”

水稻无盘轻简育秧技术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大力推广这项技术。2025年,沈阳市聚焦春耕生产关键技术,通过科技赋能精准破解农业生产难题,开展了“科技助力春耕”系列活动,为春耕备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此前,沈阳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在法库县大孤家子镇举办了科技赋能助力春耕生产培训会,旨在有效解决农户在春耕备耕时遇到的农业生产技术难题,为全年粮食丰产、农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来自法库县的50余名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技推广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邀请了省、市两级农业专家现场授课,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商文奇就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工厂化育苗设施和设备选择、种子处理与播种及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讲解。沈阳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博士研究生王贺,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背景、品种选配、种植模式、合理施肥、播种技术、科学除草、化学促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

现场学习气氛浓厚,参加培训的农户听课听得专注认真,互动环节踊跃提问,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农户们表示,通过学习对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机械化作业有了更新的、更直观的认识。春耕在即,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学规范种植,提高粮食产量质量。

为抓好春耕生产,提升沈阳市鲜食玉米-大白菜复种栽培技术水平,沈阳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在新民市陶家屯镇、东蛇山子镇举办了科技赋能助力春耕生产培训会。新民市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玉米品种选种、栽培管理技术、土壤肥力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讲解,并耐心解答了种植户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参加此次培训的农户表示,培训内容实用性、操作性强,既解决了种植难题,又增强了开展鲜食玉米-大白菜复种的信心和决心。

为加强春季大棚蔬菜管理,保障沈阳市百姓的“菜篮子”,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先后深入新民市、苏家屯等地区的5个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面对面、点对点开展春季蔬菜管理指导服务,让设施蔬菜稳产增收有“技”可循。

在新民市大民屯镇何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技术人员针对设施黄瓜和设施番茄绿色防控减药增效开展技术指导。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气温升高,针对大棚蔬菜容易出现的病虫害情况,技术人员提醒种植户要及时通风换气,控制浇水量和次数,加强灰霉病、晚疫病等病害的预防,合理用药。

在苏家屯区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查看了设施番茄、芸豆、西芹等作物长势,详细询问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室内温湿度调节、病虫害防治等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农户要做好及时查看、尽早预防等工作。

截至目前,沈阳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已围绕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玉米密植丰产、寒地甘薯品种及配套栽培、花生高产栽培、鲜食玉米大白菜复种及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等粮油高产技术,开展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技推广技术骨干累计达335人次。同时,结合农时,针对春季蔬菜管理及绿色防控、水稻科学选种、工厂化育苗管理及无盘轻简育秧等关键技术,组织现场观摩2次,累计开展田间技术指导22次,受益农户达168人次。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与创新处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持续组织技术人员下沉一线,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按区域、分产业开展精准的培训、指导等技术服务,全力推进春耕生产,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持续为沈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相关问答

沈阳西红柿育苗时间?

适合番茄的育苗时间为春季,大概时间是在3-5月份左右,大棚种植的话就会适当提早一两个月。此外,秋季也是可以进行的,时间为7-8月份。在进行育苗的时候,需先准...

辽宁地区能栽枇杷树吗?

枇杷是常绿小乔木,常绿的意思就是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不会落叶的。并且枇杷的耐寒性是非常强的,可以耐受零下18度的低温,在这样的低温下,枇杷树不会被冻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