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科技有限公司 汇川技术出资20000万元成立苏州汇川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

用户投稿 21 0

汇川技术出资20000万元成立苏州汇川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000万元成立苏州汇川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所属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资料显示,苏州汇川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5月9日,法定代表人为邵海波,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苏州市,许可项目:电线、电缆制造、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设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线、电缆经营、技术玻璃制品制造、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伺服控制机构制造、伺服控制机构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销售、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通用零部件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销售、电气设备修理、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销售、技术玻璃制品销售、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应用服务、五金产品制造、五金产品零售、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研发、电子元器件零售、电器辅件制造、电器辅件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汇川科技有限公司 汇川技术出资20000万元成立苏州汇川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

本文源自金融界

汇川科技拆分子公司联合动力IPO,但现在是上市的好时机吗?

(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千亿市值的自动化行业龙头尝试拆分子公司IPO,但上市之路可能并不顺遂。

汇川技术旗下子公司联合动力,去年末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IPO并获得受理。时隔2个多月时间,目前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作为第三方电驱动力龙头,汇川技术早在2010年就已经上市,2021年前后搭上新能源汽车行业东风,股价1年之内增长5倍,目前市值规模超过2000亿元。此次IPO的联合动力,正是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唯一运营主体,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提供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的核心部件。

然而这一上市时机,则令市场感到费解。就在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指出,对拆分上市要求“从严监管”,而从汇川技术中拆分的联合动力,无疑踩中“监管雷区”。

联合动力在招股书中称,希望通过拆分上市,发挥融资功能优势,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偿债能力。而在这一上市监管趋严的时期仍坚持IPO融资,无疑放大了企业“急用钱”的需求。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原本近期A股IPO进度整体有较大幅度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拆分上市的难度更大。”

“以价换量”,换来1年半盈利

作为智能电动汽车部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合动力此次预计募资48.57亿元,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及平台类研发项目、数字化系统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从过往3年半时间财务情况来看,由于和发展迅速的新能源行业紧密相连,联合动力能够做到市场份额逐年提升,营收、利润、资产规模都在持续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1-2024年6月末(IPO期内)公司营收分别为29.02亿元、50.27亿元、93.65亿元、60.55亿元,3个完整年度的营收同比增幅高达73.19%、86.29%,复合增长率达到80%,处于较高增长水平。

资产规模也在同步增长,期内分别达到46.15亿元、90.87亿元、122.97亿元、129.72亿元。但相较于营收的稳步增幅,资产规模增长率波动较大,同比增幅从2022年的96.9%,下跌至2023年的35.32%,但到了2024年,仅上半年的资产规模便几乎和2023年全年持平,再度回到迅猛增幅。

虽然营收和资产规模都颇为抢眼,但利润表现则颇为脆弱。联合动力直到2023年,才刚刚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的净利润接近1.86亿元,到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了2.84亿元。

但2023年的扭亏节点颇为迅速,在此之前的2021年和2022年,公司净亏损额还分别为2.49亿元和1.79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一个较为明显的因素是“以价换量”。从公司收入结构来看,电驱系统在历年收入中都是绝对大头,2021年电驱收入在营收占比高达96.71%,到2024年上半年仍高达84.98%。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间,在联合动力电驱系统单价从4969元/台涨价至5160元/台,但在2023年降价至4474元/台,换得2023年超过168万台的销售量。2024年上半年,单价再次下降至“3字头”,半年卖出133.95万台,通过降价换取销量实现盈利。

对此,沈萌表示,扭亏为盈要看是经常性的还是非经常性的:“如果是核心资产的盈利能力加强,那么对估值就会有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降低估值“含金量”。

降价销售对扩大销售、抢占市场占有率起到有效作用,但如果持续依赖低价策略,长期来看则会侵蚀利润,并且会更加快速地摸到行业“天花板”。

联合动力在招股书中开宗明义便提到,持续扩大的客户群体以及高速增长的产品需求,也导致公司现有产能趋于饱和。同时,公司一定程度上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影响,如果国内外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对新能源汽车以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踩雷威马导致坏账,应收账款高企是隐忧

流动资金偏紧,是联合动力存在的另一个较为直观的问题。

公司在招股书也坦言,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42%、65.3%、68.45%和67.86%,流动比率分别为1.21倍、1.22倍、1.16倍和1.12倍,公司资产负债率较同行均值的60%属于较高水平,流动比率较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则偏低。如果公司主要经营客户出现波动,特别是公司资金回笼出现短期困难,可能会出现短期债务偿还风险。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风险,也和联合动力的产品和客户集中度有关。从上述收入结构已经能看出,联合动力绝大部分业务收入都来自于将电驱系统出售给车企,而公司对几家头部车企又存在高度依赖。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要为理想汽车、广汽集团、奇瑞集团、长安汽车、吉利集团等车企,2021年-2024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1.74%、71.73%、76.03%和66.28%。虽然期内逐渐下降,但前五占比仍然过半。

客户的较高集中度的确会带来稳定增量,但也让企业难以规避下游行业存在的整体性风险。尤其是高度集中的前五大客户,同时也是联合动力应收账款单位主力。

报告显示,上述前五大客户历年期内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占比分别为75.37%、67.37%、67.17%和60%,和销售占比颇为接近。截止2024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约为36.13亿元,处于高位水平。

联合动力早前就在大客户威马集团身上吃过“闷亏”。直到2021年度,威马集团还是联合动力排名第三的大客户,当年对威马的销售额还接近2.16亿元,占到总营收的7.44%。

然而这部分销售额却成为应收账款,随着2023年威马汽车宣布破产,应收帐款悉数成为坏账,给联合动力带来大额损失。公告来看,即便发起诉讼,威马汽车至今也未能履行支付义务,联合动力只能通过申报债权弥补损失。

在制造业行业,应收账款较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头部企业会选择通过分散客户,降低单一客户经营不善给企业造成的影响。然而从联合动力的客户构成来看,对大客户的高依赖度叠加较高的应收账款比例,无疑会对企业资金风险带来更大压力。

“新能源行业现在本身就存在较高风险,高价车卖得少,低价车亏得多。如果客户挣钱都很难了,供应商想挣钱的难度更大。”沈萌认为,当下不少新能源车企依赖隐形财政支持整车车厂,整车车厂再通过供应链养活上游企业:“虽然企业希望能通过上市融资改变资金状况,但证监会审核要求趋严,单一上市主体的IPO尚且不轻易放行,拆分上市的难度无疑更大。”

相关问答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很好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07月29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工业自动化产品、工业互联网设备、新能源产品、新能源汽车驱动控制系统、...

汇川科技在杭州有什么公司?

汇川科技目前在杭州还没有分公司。先前杭州汇川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吊销…汇川科技目前在杭州还没有分公司。先前杭州汇川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吊销…

福建汇川物联怎么样?

福建汇川物联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领域的公司。他们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包括物联网平台、智能设备、数据分析和云服务等。公司拥有专业的团队和先进的技术...

汇川和三菱的不同-ZOL问答

汇川主要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拥有先进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而三菱则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经验和丰富的系列产品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