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闽科技 新华走笔丨书斋之名,精神之镜

用户投稿 12 0

新华走笔丨书斋之名,精神之镜

山水可名,亭台可名,一草一木皆可名,而书斋之名,尤显风骨。

去年,记者采访一位伏羲文化学者时,得以进入他的“敬羲斋”一观。只见满壁古籍环列,一张大案横陈中央,案头堆叠朱笔批注的手稿,窗边老梅斜逸而出,旁悬题贺中国北斗的书法条幅“用宇宙作陪衬,还万民以安康”。

虽然探访名人故居时常见“某斋”“某轩”“某堂”,但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活”着的书斋。斋中景象与主人的治学态度,引发了我对书斋文化的无限兴趣。

书斋是一个集读书、创作、修身养性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是人们灵魂的栖息地。在书斋之中,人们可以孤芳自赏,可以隐世自娱,也可以慨叹人生,发幽思、抒豪情。探微书斋文化,可自斋名始,因百般滋味,尽在一斋名中深隐。

唯闽科技 新华走笔丨书斋之名,精神之镜

书斋之名,往往始于对环境的描摹,却不止于对空间的写实。它是一方天地的隐喻,是主人与命运对话的起点。

最负盛名的书斋总以“陋”字点睛。唐人刘禹锡的“陋室”,素琴横陈,金经漫卷,往来皆鸿儒谈笑,出入无白丁喧哗。这方天地虽简,却自有一番“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趣。

明人桑悦的“独坐轩”既陋且独,更见孤诣。斗室仅容一案一椅,案头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地可旋,主人不迎不送,遂以“独坐”名之。然此“独坐轩”实乃“大观园”,上可求尧舜禹汤之道,下可窥濂洛关闽之心。

桑悦自谓:“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当其展卷,可为弟子,恭聆圣贤训诲;可交挚友,与先哲促膝论道;可任判官,对贼子口诛笔伐。这般“坐无常位,接无常人”的境况,教人会心莞尔:既与千古魂灵周旋终日,何来“独坐”之说?

陋室不陋,因有德馨流淌;独坐不孤,因与往圣神交。

书斋之名,往往寄托着主人的精神志向,可以明其志、壮其节、励其行。

宋人陆游的“老学庵”别有一番深长滋味。其少年之时,“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奈何仕途多蹇,壮志难酬;老年归隐乡村,却未尝消沉,而是择取师旷教晋平公老年发奋之典,名其书斋曰“老学庵”,以示活到老、学到老,志不衰、节不变。

陆游自叙斋中情景“或栖于椟,或陈于前”“俯仰四顾,无非书者”,直至“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想起身竟不得行。他称书斋为“书巢”,人如栖鸟,以书为林。这段书斋生涯占了陆游后半生大部分时光,他晚年所做的诗歌文章,大多诞生于“老学庵”的灯影摇曳之中。“老学庵”三字,成了他心境、心志与人生观、爱国情的最佳凝练。

元末章溢隐居匡山的“苦斋”颇为奇绝。据刘伯温所述,“苦斋”所在高山险峰,四顾峭壁环绕,白云缭绕,北风凄冷。于此幽绝之地,植物、蜂蜜、溪鱼俱带苦意。然而,栖身苦地,起居“苦斋”的章溢,却另有一番说辞:“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这种对“苦”的追寻,也体现了主人对“天将降大任”的提前准备。后章溢果出匡山,助朱元璋开明朝基业。

书斋之名,是主人精神的镜像,亦是历史风云的镜像。

醇亲王奕譞的别墅唤作“退潜”,书斋题名“九思堂”。

奕譞乃道光帝第七子,光绪帝生父,又因参与辛酉政变得慈禧信任,封醇亲王。然其偏要“退潜”,必要“九思”,其中意味,颇堪玩味。“九思”出自《论语》,谓君子当有九种思虑: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据说,奕譞在受封亲王当日,于九思堂中“九思而得”,写下一篇“治家格言”,开头即是:“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这般作态,自有其缘。晚清政局,波谲云诡,纵亲王之尊,亦难保全。奕譞虽得慈禧宠信,然伴君如伴虎,于是退潜以避锋芒,九思以保周全。其子光绪登基后,奕譞仍上疏言道:“愚以为诸事当先请懿旨,再于皇帝前奏闻。”斋名见心性。奕譞的“退潜”与“九思”,是生存之道,本无可厚非,但这般心态蔓延于庙堂高位者,政治岂不萎靡,国家岂不衰败。

有“退潜”者,也有“饮冰”者。一退一饮之间,可见主人心事。“饮冰”二字,出自《庄子》,言人内心焦灼,非冰不能解其热,表达了忧国者的焦灼与热忱。戊戌之后,梁启超亡命日本,横滨办报,以笔墨续其维新之志,以“饮冰室”为书斋名。他在《自由书》中解释说:“庄生曰‘我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以名吾室。”书中文字,字字皆是从五内焦灼中呕出。所谓“内热”,非关一己之“退潜”,实系天下之忧患。

唯闽科技 新华走笔丨书斋之名,精神之镜

4月4日,这是在天津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书斋内拍摄的展品陈列。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记者曾探访位于天津的“饮冰室”旧址,见多有年轻人在“无负今日”牌匾前驻足留影。此四字是梁启超1925年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同学录所题。百年流转,这四字不仅承载着“何惧流年匆匆,但求无负今日”的惜时本意,更生发出“无负今日盛世”的惜世之意。

爱书的人到了上海,总不免去“思南书局”走一遭。那栋小楼原是柳亚子的旧居。与如今“思南书局”的雅致不同,当年柳亚子为书斋题名时,用的是“活埋庵”三字。淞沪抗战时,柳亚子避居法租界,眼见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自己却只能困守一隅,岂非活埋?考“活埋”斋名,并非柳亚子独创。元代胡道玄有“活死人窝”,明末徐树丕亦有“活埋庵”。大抵乱世文人,常有此等心境。后柳亚子迁居香港,又题斋名为“羿楼”,“羿”者,射日之英雄也。

书斋之名,终究是心之名。斋名虽小,却承载着中华文化“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一方书斋,不仅是读书治学的场所,更是安顿心灵的家园。重要的不是名称本身,而是在命名中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毕竟,书斋真正的匾额不在檐下,而在读书人“为天地立心”的精神家园。(田策)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  ——记“十四五”开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

新华社福州3月26日电题:“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记“十四五”开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颜珂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一路上,调研、回首、思索。

一路上,那山、那水、那路、那些人,触景生情。

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

“这次到福建,一个大的背景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十四五’开局,围绕这一主题作调研;也是来看望福建的父老乡亲。”

2002年10月离开福建,从那时算起时光已近20载。在福建,习近平同志度过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

1985年入闽,自厦门赴宁德,再到福州。回首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动情地说:“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

探索实践的点点滴滴,也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缩影。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赋诗:“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

从昔日崎岖的山路,到“天地空”四通八达;从“纸褙福州城”到“有福之州”;从一道道民生难题到“摸着石头过河”……昨天的镜头和今天的景象,在考察途中不断切换。福建的故事也是中国故事的一个生动缩影。武夷山层峦叠嶂、三明改革势如破竹、福州城“一张蓝图绘到底”,人们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读懂福建、感知中国。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为了阔步前行;观一域,为更好擘画全局。“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答卷仍在挥毫续写。

(小标题)“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责任”

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

一张老照片,挂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走廊上,并不起眼。习近平总书记路过时停下了脚步。

那是陡峭绝壁上的一棵树,一棵大红袍。

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当年:“这棵树一年采摘八两左右,拿小铜壶装着,视为宝贝。”

而现在,漫山遍野,碧海缀金。茶,成了武夷山千家万户的“宝”。12万人以茶为生,种茶、制茶、卖茶,茶产业生机盎然。

走进武夷山脚下的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茶农们正忙着压青,开过花的油菜花回田,正好给土壤施肥。

“一家人年收入有三十几万。”一位黝黑的茶农,将锄头放下,欢喜着过来同总书记唠家常。

一片绿叶带富了一方百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他对乡亲们说,“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他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廖红,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也是躬耕乡野的“科特派”。总书记一来,她激动地从土壤pH值讲起:“过去做研究纸上谈兵,现在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科特派”,科技特派员的简称。20年前,“科特派”制度就在习近平同志同南平当地的一次对话中扎下了根。那次,地方汇报了三件事,一个是搞“科特派”,一个是推第一书记制度,再一个是流通助理。“这三件事我全面支持。我专门作了调研,后来在省里推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全中国都有‘科特派’。农业是有生机活力的,乡村振兴要靠科技深度发展。”

乡村振兴,这是摆脱贫困之后,中国广袤农村启航的新征程。福建是老区苏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始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矢志追求。饮水思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叮嘱,“加快老区苏区发展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责任。”

22日看南平,那是福建最早建党、最早举起武装斗争旗帜的地方,是“红旗不倒”的地方。

23日到三明,那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

当年,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专门召开了调研老区工作汇报会,“三个不要忘记”至今读来感人至深。

三明沙县夏茂镇俞邦村,村口的千年古樟见证了革命战争的风雨、改革开放的生机。村民们当年挑着扁担卖小吃,后来摆摊,再后来走南闯北、蹚出了路。

扁肉、鱼丸、糍粑、金包银、将军米粿、芋饺、炸米冻、灯盏糕、烫嘴豆腐仔……沙县小吃的味道,浸润到村子犄角旮旯。习近平总书记顺着鳞次栉比的楼房走进村,一路同沿途乡亲们聊天儿,他叮嘱老人“多保重身体”,交代孩童“不要挑食”。色彩斑斓的沃野、人声鼎沸的村庄,处处笑语欢声。

石根行步转,耳畔水声移。

“过去每次来三明,要吃一吃沙县小吃的。在当时有意推广,感到它有很大潜力。”彼时,客商熙攘的工艺美术节上,习近平同志建议不要铺张浪费,用富有福建特色的沙县小吃迎客。

而今,看品种、谈标准、问价格,总书记细致了解沙县小吃现状和前景,小账本里有大民生。

“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为你们提供了机遇,你们也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作出了贡献。可谓是应运而生、相向而行,希望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一个流动的中国,一个蓬勃的中国。今天的交通网让天堑变通途,有着昔日难以想象的便捷。

考察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偶遇几位来自江西上饶的游客,他们坐火车到武夷山只用了22分钟。忆往年,去下党乡“车岭车上天”的艰辛历历在目,今昔之变令人感慨万千。

“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倾力支持老区苏区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等。”总书记强调。

一切都在改变,始终如一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小标题)“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从“唯国内生产总值”到绿色协调发展

福建多山。武夷山纵贯南北,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

习近平总书记抵福建考察的第一站,看山水。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他通过大屏幕察看浩渺的“绿色海洋”。黄腹角雉、眼镜蛇、黑熊、穿山甲,一度难觅踪迹,而今不时出现在巡护镜头里。

当天下午,乘竹筏沿九曲溪顺流而下,仰观壁立万仞,总书记喻其为“铁砂掌”。“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早在1999年12月,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武夷山跻身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有了“双世遗”之称。山水文章,事关未来的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很多地方走过弯路。生态和发展,不少人视之为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早年间看到了另一种破题思路。1997年,他到三明常口村调研时就曾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2000年,他前瞻性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随后,福建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一个生动案例。

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调研时听说,长汀在民国时就有一个河田的保护局。我给大家讲,给生态投了钱,看似不像开发建设一样养鸡生蛋,但这件事必须抓。抓到最后却是养了金鸡、生了金蛋。”

一任接着一任干。福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位“生态优等生”竿头日进: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保持全国首位;水土流失率降至7.5%;对南平等5地,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这些年,福建更加郁郁葱葱了。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福州是座山水城市。青山绕城,河网纵横。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郊野福道的观景平台,榕城风光尽收眼底。

调查研究要“少看花瓶盆景”“多看看后院角落”,这是他在当地工作时常说的。“我调研时候听到,福州人最怕水火无情。”福州多木板房,火一烧一大片;闽江水一灌,水就进了屋。“纸褙福州城”由此得名。

“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一砖一瓦,牵挂在心。

俯瞰福州。左海碧涧青林,西湖水清河晏。他忆起当年推动实施西湖清淤工程,“清理出来的淤泥都送到农村,肥田去了”……

“城,所以盛民也。”全国两会表决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一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明确提出“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市民家门口的绿道,福州有125公里之长。

在福山郊野公园福榕园,欢笑声此起彼伏:“总书记回家了”,“常回家看看”……

习近平总书记兴致盎然:“福州,有福之州啊!七溜八溜不离虎纠(意:福州)!”“现在全国都在抓生态文明建设,福州一年四季常绿。生态就是一个最好的条件。”

福州“3820”工程,勾画了跨世纪福州现代化建设蓝图,由习近平同志在当地工作期间领导实施:“当时给福州的定位是建设‘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光阴荏苒,一张蓝图绘到底。

“现在的建设都符合这个方向,跟我们当时设想是一致的,而且发展得比我们设想还要好。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未完待续)

相关问答

榕海是什么意思?

榕海,汉语词语,读音是rónghǎi,是指福建省福州市别称。解释福建省福州市别称。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榕木,惟闽广有之,而晋安城中最多...

八大菜系最新排名是怎样的?湘菜排第几?-红网问答

按地域划分八大菜系;鲁、川、苏、粤、闽、浙、湘、徽个人认为:川菜、湘菜的普及率第一。口味最适合大众,全国各地的人大多都吃过川菜、湘菜!不过...

根据形声各写两个字?左形右声:上形下声:内形外声:右形左声...

[回答]左形右声:潮、妈、材、消、熔上形下声:茅、简、空、室内形外声:闻、问、闽右形左声:放、鸭、刎、颈下形上声:柴、酱、盆、照外形内声:匪、匐、...

1582年发生了什么?

1582年世纪:16世纪年代:1580年代年份:1582年传统纪年:年号:明神宗万历十年;日本正亲町天皇天正十年壬午年(马年)。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1582...

潘朝阳律师解答了朋友因诈骗被抓七个月怎么还没有动静...问题...

潘朝阳律师解答了朋友因诈骗被抓七个月怎么还没有动静...问题,免费收听语音答案。

武汉的汉正街为什么那么出名,它主要是干什么的?

武汉的汉正街坐落在长江和汉水交汇处,至今已有500余年。据记载,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可谓是武汉商业发展历史的缩影...

蔗糖每亩要放多少种子?要注意什么?

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又有荻蔗,节疏而细,亦可啖也。颂曰∶今江浙、闽广、湖南、蜀川所生,大者亦高丈许。有二种∶荻蔗其...甘...

明朝文人活跃参与政治活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的文人结社发展至明代出现高潮,它的兴起、繁盛和衰落与多种因素有关联,其中政治因素,影响既深且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时局总是牵动着文人结社的发展...

姓氏“雷”的由来?

雷姓源出不错,属主流姓氏。在2008年中国姓氏排名是第88位,2011年中国姓氏排名是第78位,人口已达到369万余,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是个历史悠久的姓氏。雷姓...

唐甄的思想主张是什么_作业帮

[回答]抑君富民的社会启蒙思想唐甄的社会启蒙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深刻批判,以及由此出发提出的具有初步民主意识的政治主张.他不仅继承发扬...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